献爱心能有奖励?长垣一学生被骗4000
2024/7/19 15:49:19
浏览量:313


近日
长垣一名中学生
在某视频平台看到
向红十字账户捐款可返现的信息
便陷入了骗子精心设计的
“公益返利活动”骗局
先后两次向对方共转账4000元!
近期
骗子打着“公益”的幌子
利用人们的善良和信任
设下各类骗局
|
(“公益返利”骗局群聊广告)
|
伪装身份: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盗用他人微信、QQ等社交账号,或者冒充公益组织、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,向受害人发送虚假信息。 虚假宣传:以“公益返利”、“捐赠返现”等名义,声称参与公益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人,还能获得高额返利或奖励,诱骗受害人上钩。 展示“正规性”:诈骗分子会伪造官方公文、证件、印章等,或者提供看似正规的公益基金会捐款账号,以增加受害人的信任度。 小额返利:初期,诈骗分子可能会要求受害人捐赠小额本金,并及时给予返利,让受害人误以为活动真实有效。 要求提供敏感信息:在受害人放松警惕后,诈骗分子会逐步诱导其提供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。 下载虚假APP:有时,诈骗分子还会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的虚假APP,以便在APP内完成所谓的“捐赠返利”操作。 大额转账:一旦获取了受害人的敏感信息,诈骗分子就会迅速将受害人银行卡内的资金转走,或者通过虚假APP进行大额消费。 各种借口:在受害人发现资金异常后,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,如账号错误、操作失误等,甚至继续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。 普法提醒 1.警惕陌生信息:无论是来自同学、朋友还是陌生人的微信、短信,都要保持警惕,不轻易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。





